初段:小洲便桥到广州大学、广美附近路面
就以小洲便桥路口作为起始点,逆时针方向绕岛行走的话。首先会经过的是一段大致平坦的漫长直路。
说她平坦老实说笔者是不认同的,整体而言,大学城外圈上红色这段供自行车行走的铺装路面,铺装质量并不特别好,比现在市区的多数公路路面都不平整。所以很多专门来骑车,装备精良的车友都在马路上行走估计也和这个原因有关。
在转过“西六路”的第一个弯之后,会进入一段两边都完全没有遮蔽的路面。如果在好像近期这样的天气状况经过这里的话,将会受到强烈的侧风吹袭。事实上在大学城的多数地方在台风季节都会相当大风,很大程度遏制了速度的发挥。
次段 :通往岭南印象园的上坡路
在离开广州美院范围后,就迎来了整段路中最陡的一条斜坡。在这里笔者只能以8-12公里/时前进。整条斜坡会在一个汽车总站处结束,然后会有一段下坡。之后会再有一段较缓的斜坡,直到岭南印象园为止。
中段:起伏不定的路线
从印象园开始直到连着黄埔长洲的路口为止的路面,大致上都没有什么平路可以走。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在这里的一些路口可能会有一些较高的台阶,公路车和小轮径车如果高速通过可能会有损坏机件的可能。特别是在下坡之后的路口位建议减速审慎通过。
另外,在这段路上会遇到除了小洲便桥路口以外的另外两个一定要经过的十字路口,请注意审慎通过。
尾段:缓上缓下的冲刺段
经过长洲出口后,路面的起伏会恢复平坦,特别是在通过广外附近的大转弯之后。进入中大校区范围的路面,其实是一大段缓缓上坡的路面,不过可能是这里的风比较小,所以也很利于加速。(注意在通过中大正门之后附近,会有一处其实很浅的挖开路面。不过公路车等车胎单薄的车种如果强硬通过的话会有爆胎的顾虑,建议及时绕行黑色路面即可)
在经过漫长的左弯之后,路面转入下坡,也意味着最后的冲刺。不过也是因为没有遮蔽,所以侧风可能会很猛烈。请注意行车安全,特别在最后大停车场附近来往车人较多的地方。
关于骑车之我见:
坐姿的异见:
现在笔者骑的P-18基本上是原装的状态,除了鞍座太硬之外。鞍座不舒服直接换个软一点的是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事情,不过关键的是姿势还是一样的话,其实长期来说结构是一样的。
很多人都习惯将车头降到最低,然后将鞍座升高至比把手高的位置。笔者知道那个脚部什么完全伸展的理论,事实上在短途骑行时确实有助发力或使脚部不容易疲劳。不过,即便忽略路口停车时如何伸脚的问题不管,在长时间以趴着的姿势顶住你的上五下五并左右撕磨,至少笔者告诉你兜了大学城一圈笔者是一定要降高度的了。
所谓这个“骑车要趴着”的姿势本来的意图,是骑公路车时用来降低人身体的风阻的作用,你看如果是山地车比赛时车手可没有趴那么低,因为车没那么快。加上现在的公路车都可以整只手枕上去,重量不用只靠手腕承受。特别是当为了减轻那里的压力,把鞍座放斜的话,那么身体这时的重量就会更加集中在手腕上,长期来说,会有关节劳损的风险。所以虽然会老土一点,长途骑一般的横把自行车时还是把坐姿调正一点更好。
车胎的异见:
啊!很多人买P-18都是冲着那两条看起来很帅的光头胎的,不过不幸的是,在广州这种国际化“大笃屎”里,这两条轻便的光头胎实在不是很好用。不到一个月后胎爆了两次(其实时间不是问题),原因不是以前经常有的刻意放钉而是工地的尖锐玻璃碎渣,和随便挖路使地面有尖锐突起的问题。现在虽然已经换了条新内胎,但是每逢非要经过一些稀巴烂的路面或者满地的碎石时都会突然提心吊胆起来,每一次跳动都好像会扎破那条脆弱的外胎似的。所以其实即便在市区,山地车还是比公路车来得省心。
变速器的异见:
对!就是那个个个都说有型的指拨变速器,实际上在有些时候并不是特别灵光。
比如:在后变速器降档时,条链跳跳下下不去,如果是一般的变速器就再松一点点就了事了。但是我们亲爱的指拨变速器就只能干等或者再降一档然后重新升回去。哦!咁有人就会说这是你的变速器调得不准嗟~ ,但是啊同志,我已经调过好多次了,但是总是有一个档不准。另外更重要的是,当前面都是二档来说,后面上一点和下一点都会刮到前变速拨片。如果前面干脆是连定位都没有的话,就可以自行再拨多拨少一点,至少刮链的范围会减少吧。
所以咧,不要以为越先进就越好啊!
评论